良心
“对不起,您拨打的号码不在服务区。”
其实我就知道系统会这样回答我。 可我没办法,我一直想拨通十多年来一直给妈妈打电话的那个号码。
我离开母亲已经将近三十年了。 以前,我和妈妈的交流和沟通多是通过书信。 妈妈十几年前就用手机了,我们的母子关系也进入了“信息时代”。
妈妈的手机号码不需要存储在“通讯录”中,它是存储在我内心深处的一串情感密码。 是喜是忧,无论我的脚步走到哪里,拨出那一串号码,都能听到妈妈的声音。 每周两次总是必须的。 有时在车站、机场、码头出差,一有空就和妈妈八卦。 不同的人和事常常让她很开心。 回到家,我会第一时间向妈妈报告她平安无事。
但是现在我妈妈不需要电话了。
两个月前,娘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症(俗称老年痴呆症)。 她的生活陷入了无边无际的寂静和黑暗。 哥哥们24小时守护着母亲,生活起居不成问题。 他们担心没用的电话会“吵”到妈妈,就关机了。
我已经很多天没有和妈妈说话了。 我还没有听够妈妈的教诲呢!
以前,“良心”二字,是妈妈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 小时候,每到过年,按照家乡的习俗,我都会在上房摆上一张香案,放上最能反映年味的食物。 然后,用盛大的仪式“请”异世界的祖先回来。 除夕的晚上,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,大块的肉、香脆的丸子,白面做的大馒头,上面粘着红枣。 这些美味要到正月十五才会发给我们。
娘说,做人要谨小慎微,方桌上的供品是为了报答祖宗,不到时候谁也不能碰。
那时,我和哥哥们抵挡住美食的诱惑,数着指尖的日子。 我觉得妈妈说的良心,就是孝敬。
宝田到户后,村里常有做生意的,都是外地来的。 一天晚上,吃了半天,妈妈把我叫到她身边,指着一碗小米粥说,走,把这碗粥给街边的修锅匠,等别人来喝。在把碗拿回来之前。 其实那时候家里很穷,每次吃饭,妈妈都不和我们坐在一起,而是端着碗坐在高炕边上。 直到有一次,我起身去锅里舀饭,突然看到妈妈碗里都是前几次吃剩的饭菜,我才知道妈妈不跟我们坐在一起,是怕我们看见她。 送完粥回来把碗递给妈妈,妈妈问我修锅的人有馒头吗? 我说我没看到。 妈妈叹了口气说,人啊,不管贫富,凡事都要有良心。 然后从馒头筐里找出两个馒头让我送过去。
那天妈妈说的良心,我理解是帮助弱者的善良之心。
小时候,一家六口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用手摇织布机织的,一梭一梭。 记得在织布之前,工序比较复杂,比如拔棉花,用手纺车纺线等等。 那时候,村里家家户户都不富裕,一家人也摘不了那么多棉花,往往要好几户人家才能织满一车布。 街坊里总有人因为爱占便宜找不到伙伴,但每次找到妈妈,妈妈都会搭档一起织布。
我问妈妈,别人怕他们占便宜不理他们,你为什么还跟他们搭档? 娘说,只要你带头讲良心,别人不讲良心就会觉得尴尬。 那天妈妈说的良心,我明白是说一个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,不贪小便宜。
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人敬我一脚,我还人一脚。 老了以后,妈妈记性不好,但她心里有一份早年帮助过我们家的“花榜”。 名单上有亲戚、邻居和陌生人。 这些年,她一直在努力弥补。 她擅长油条。 小时候,妈妈会在农闲时把家里口粮里省下来的油和白面粉炸成油条,然后去菜市场换点零用钱。 她害怕被熟人看见,所以经常起得很早去更远的市场。 时常肚子饿得咕咕叫,换钱换来的油条我却舍不得咬一口。 有一次,中午,她突然感到恶心头晕。 醒来后,她才发现是陌生人用力叫她,拍了拍她,将她扶起来,给她喝了几口水,然后才缓缓睁开眼睛。 张开你的眼睛。
她常对我们说:做人,要有良心。 如果别人帮助我们,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它。 妈妈这时候说的良心,我明白了,就是感恩的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
在妈妈的良心字典里,也有天理、良心、忠义……
我17岁就离开了家,但无论走多远,都走不出妈妈的世界。 她给我讲的这些“良心”故事,是我一生的干粮。 娘说,良心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东西。
我多么想再听听妈妈的唠叨啊!
版权声明:
本文原创性及文中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。
对本文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等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对本内容版权有任何异议请联系删除!
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,转载、分享请注明出处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